网站地图
账号:  
密码: 忘记密码?

您现在的位置: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董氏委员会 > 文章详情


《华夏董氏通谱》《八闽董氏汇谱》启示录之四
发布人:董孝忠     发布时间:2015-08-02     点击量:766

长乐董氏与攸县董氏合谱之惑

福建董氏渊源探讨之(4)

--撰文:董孝忠   2015-8-2彭城翟山

 

2014年11月22日,笔者在《(魏晋)两支董奉世系谱牒之惑》一文中分析了攸县长乐县两地董奉世系的差异,提示造成两个世系中明显差异客观因素。本文欲链接上述“董奉”一文,继而分析长乐攸县两地董氏谱牒之惑。

阅读《八闽董氏汇谱》“长乐董氏”部分相关章节后,人们会明显感觉到,其实两地董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联谱。只是长乐董氏将攸县董氏世系图转录下来,放在本世系之前。其目的可能在于阐明董奉世系与本支的渊源。然而,攸县董氏世系并没有始于董奉,却仍以董典为一世祖(宋太祖开宝间--968--976年);长乐董氏尊董玠为始祖,仍以董玠为一世祖(唐肃宗乾元间--758年)。纵观攸县董氏世系图,其派衍系列存在许多使人疑惑不解之处。如.”.....十四世董储--十五世董亮董誉--十六世董芳董茂董芬--十七世董晋--十八世董道董溪董素董澥--十九世董勉中......”。从这份世系图中,我们明显的看到董晋是“移宫换羽,移花接木”的被移植到攸县董氏家谱之中。董晋的先祖非董储董亮董誉董芳董茂董芬。而是董仁琬董大礼董伯良。这样一来攸县董氏家谱的世系派衍就发生断代现象,最终其一世祖董与董兴董典董奠的生卒年龄与年代会前移100余年。否则董奉的年代会相应相差100多年。长乐县始祖董玠如若与攸县董氏相接,又差近200年。问题是。如若按照年代对照其两家家谱,名字一个也对不上。至于长乐董氏为何不与吴宁董氏之董奉世系图联接?不得而知。或许另有隐情。不过,依笔者所知,福建董氏多为踏浙而入闽,吴宁董氏与闽地董氏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,或许下一些功夫会全方位地获得意外收获。

关于董奉。“汇谱”有以下记载:董奉220--280;年轻时曾任候官县小吏;在其家村后山中,一面练功一面行医,董奉医术高明,治病不取钱物,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,轻病愈者栽杏1株。数年之后,有杏万株,郁然成林。春天杏子熟时,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。需要杏子的人,可用谷子自行交换。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,供给行旅。后世称颂医家“杏林春暖”之语,盖源于此。

(董奉治疗病例):交州刺史吴士燮(杜燮。士燮137年-226年)。(《历代神仙通鉴》中被误记为杜燮,吴士燮更不对),字威彦。苍梧广信(今广西梧州)人。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。)病危,垂死已3日。董奉把3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,用水灌下。稍后,病人手足能动,肤色逐渐转活,半日后即能坐起,4日后能说话,不久病愈。由于医术高明,人们把董奉同当时谯郡的华佗、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“建安三神医”。晚年到豫章(今江西)庐山下隐居。据讲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;董奉一支广川迁往西安,经浙江宁波(董奉为交州刺史)。(注:董奉非交州刺史。公元210年(汉献帝建安十五年),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,率兵抵番禺。211年(汉献帝建安十六年),趁刘备西征益州之际,东吴派遣大将步骘为交州刺史。交州成了东吴的势力范围。士燮将儿子收至东吴为人质)。

(董奉一支再迁)到福建候官(现福建长乐市),然后到江西庐山......

有关董奉的传说近似于古代神话,史料还有颇多的记载,本文不赘。董奉年代是220--280.此段时间恰是东汉灭亡三国鼎立之时。董奉如若生于220年,其父辈祖辈应于东汉时期来到他的出生地。最有可能的是其祖辈在东汉灵帝时期宦游来到长乐。其背景在于孝仁太后(干预朝政)时期(灵帝十二岁就帝位),调入其兄董宠侄董重等诸多董氏族人入朝抑或分派地方为官。后来董太后与何皇后斗争失败,董氏族人受其连累而失势。因此,说董奉曾为候官县小吏,是有可能存在的事实。至于董奉为交州刺史,是家谱误记误导所致(是将被董奉治愈顽疾的交州刺史士燮,嫁接在董奉头上)。杏林的存在,无论在长乐庐山抑或两地均存在,应该是无可怀疑的事实。谚语称:“桃三杏四梨五年,枣树当年就卖钱”。董奉居住五年就会杏树成林,有所收益。因此无论在长乐或庐山,存在杏林是极有可能的事。(未完待续)

 


闽董氏会 | 董氏资讯 | 董氏研究 | 董氏文化 | 通知公告 | 董氏宗祠 | 闽台董氏 | 董杨童渊源 | 董氏家谱 | 古今名人 | 联谊动态 | 视频新闻
企业风采 | 名胜古迹 | 功德芳名 | 宗亲留言 | 在线投稿 | 闽董氏姓志 | 华夏董氏 | 关于我们 | 投稿说明

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董氏委员会 版权所有    闽ICP备14012284号-1

地址: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319号奥体都市花园18层1810单元    电话:0591-83653109